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

为了最后一败

这两年有种狭隘的风气,就是逢有大片,一些人就像看到了有缝的蛋,群起而叮之,看谁讽刺的欢实——口气越刻薄,智商和审美就越高似的。豆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提供了聚众滋事群魔乱舞的场所,让大家争奇斗艳,嬉笑谑浪。甚至连看电影的本意都忘了,看就为了批评或者说评论吧,看完就迫不及待写心得。杂念太多,失去了乐趣本身。

我原来也这副操行,现在我变了。论看电影,业余级的没几个能超过魏君子吧,可人家很少发表尖酸的评论,一般都是赞扬,指出优点。

我看了《见龙卸甲》,觉得很不错。史实的问题可以放到一边——且不说《三国演义》本身就不是史实,无所谓尊不尊重——三国的故事就像西游记一样,是中国的一笔文化财富,以其中的某些段落、情节为骨架,发挥想象,重新组合、改编、演义,甚至讲一个全新的故事都未尝不可,《大话西游》不就是这样么,还有徐克版的金庸。关键看编剧的想象力丰不丰富;当然,这次不太丰富……剧情幼稚对白简陋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作为一部纯娱乐片,能拍出这样的气势,已经相当华丽了;个别桥段发挥的着实不错,比如赵关张的混战,一下把身份低微的子龙给烘托出来了——实不相瞒,我一直意淫能有这么一个让自己显摆的场景,锥处囊中,一鸣惊人。再比如诸葛亮,相比那个一尘不染风度翩翩羽扇纶巾事事成竹在胸的军师,我更爱这个一脸沧桑风尘仆仆污眉糟眼有些伤感清冷的诸葛亮。交战双方的弱势,哪有这么多精力倒饬自己的形象。

看这种娱乐片,我自然放弃了一贯用以装逼的各种哲学以及历史,尽量让自己回到天真无邪的童蒙状态,就是那种对一切充满好奇、宽容和爱的视角——不要笑,我的确还童心未泯,天良尚存。果然有几个镜头,我还被感动了,诸葛亮的出场和赵子龙的卸甲,都让我心潮澎湃。说到演技,大伙都很好,假如台词能更精致一些,相信我基本不会怎么出戏;以濮存昕和刘德华的表演尤为精彩。

至于为大家所诟病的服装造型,我没看出更多的东西,也跟所谓的日式对不上号,我是头回见这样的。只觉得很有金属质感,貌似沉甸甸的。不错。景色也美,各种各样的山,粗犷。

对了还有子龙吃饼和孔明吃饭。戎马倥偬,朝不保夕,抓紧时间填饱肚子好打仗,这不是他妈的很正常吗?有什么好笑的?吃饱了饭,才会压倒恐惧,打起精神,就跟焦大鹏似的。

有点跟《集结号》撞衫,不过无所谓啦,将英雄放在集体和个人对立下描写,是一种讨巧的方式,便于凸显人物的悲情色彩。导演显然也不想拍成史诗片,对战争的理解较浪漫主义,还是着力于赵子龙寥落的一生。唯一的遗憾并不是曹婴在两军对垒的时候弹吉他,而是狄龙版的关云长实在是太丑了。而且,假如拔箭之后的子龙能够面不改色的话,我想我一定会热泪盈眶的;蔑视疼痛,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最后要说的是,我还没看完电影,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这篇文章。

另外说点题外话,我之所以先把要献血的事嚷嚷出来,并不是要显摆什么,而是为了用既成事实的文字来监督自己——我深深地了解自己,是个善于一时冲动的人,今天想的事,次日就可以抛诸脑后,假如有了监督(我指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监督)或者说提醒吧,可能会好一点。我刚写完就开始嘀咕了,实在是害怕,我像古人一样迷信,认为流血就是流逝生命力。

人不可能主观利他,这是我一贯的论调或者说人生观吧,至死不会改变。我倒不是说心里有自己遭难后希望别人也来援手的念头,也不是为了抚慰自己面对灾难无动于衷而产生的负罪,这次想捐点东西的原因是这样的:表面上,我是一个愤世嫉俗乖张孤僻的家伙;实际上,我是个热爱生活充满温情的俗人。只是后一点被我无情的镇压了,因为我想要与众不同。最近,我想把它解放出来,回归到我的本性。其实,我还是挺善良的。真的。

4 条评论:

  1. 你纯属不抬杠就不舒坦。
    另外,献血的事,你也没必要自作多情,我真的是说qq群和饭否里的一群人。丫们上午,也就是献血前呼朋引伴了一大通,这点事完全可以私聊啊,何必弄到群里和饭否机器人上?卖弄的太过了。下午回来又是一通废话,说跑了四个献血车,排队排的都献不上,所以就没献。这是要干嘛啊!

    回复删除
  2. 噢,看来是我太心虚了,这几天一直觉得自己很委琐……其实,我和那帮人是一类。

    回复删除
  3. 大爆炸理论16刚上传了,go go go!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1776273&iid=16936329
    乔西

    回复删除
  4. 唉,我看完了,好没意思的一集……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