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8日星期五

鱼眼与本性

小时候,父亲对我说,吃鱼眼可以明目,而我当时也希望眼睛更亮一些,用以向同伴们炫耀,因此吃了不少鱼眼。然而我还是慢慢近视了,戴上了眼镜,镜片倒是很亮,不过眼睛却逐渐浑浊;也就是说,鱼眼在我身上没起什么作用。不仅如此,我还付出了代价,我不喜欢鱼眼,看到就觉得恐怖,要不是觉得它有功效,断然不会去吃——我把鱼眼当成苦药来吃了。

我长大以后,老师们教给我一些东西,拿出一些书让我去读,布置一些习题让我去做;并且说,学了这些东西,可以让你有知识从而过上好日子。通俗地说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时我的智力还不能把鱼眼和数理化联系起来,于是就花费大量时间学好了数理化,最后变成了物理类的一名学生,并且指望以此为生。如今的我,不要说走遍天下,就是在大兴区我的斗室里,也经常有恐惧感,恐惧我的生活要走向何处;因为我根本不喜欢数理化,假如一辈子只干这个,我会觉得此生虚度。

你们可以说,我的悲剧在于受到了蛊惑。确实,在二十岁之前可以这么解释;但是我就快三十岁了,如果再把人生悲剧归结为受到蛊惑,那就太自欺欺人了。这种混乱的想法是克洛德的逻辑:因为爱斯梅拉达的美貌诱惑了我,使我背离上帝,所以她应该被绞死。克洛德认为这个逻辑非常正确,原因就在于它可以使当事人不承担任何责任和心理负担。但理性告诉我,这种逻辑虽然能够安慰自己,但却是错的,正确的说法是:你之所以受到蛊惑,是因为你想要有所获得,并因此而迷失本性。接下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到了,一种是没得到。既然是蛊惑,大抵是没得到的时候多。

人生在世,总要去追求一些东西,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人生在世,总会听到一些言论,有些是适合你的,有些是不适合的。因此总会遇到听到不适合你的话而相信,使自己被动追求一些东西的时候。然后你付出努力,得到了一堆破烂。假如从来不想这件事情还好过一些,一旦想了而且逻辑正确,就会觉得自己是傻逼,产生消极的人生观。三十岁之前我们可以不去计较这件事情,因为人非生而知之,总得有个学习的过程。现在我马上到了而立之年,应该努力学会辨别哪些话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适合的;从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干一点将来不会使我觉得自己傻逼的事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