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5日星期五

我最敬爱的刘老师最新指示

作者:刘老师

王师实在过誉了,指路明灯实不敢当,能照亮自己不让人一头撞上来就不错了。关于文思枯竭的问题我倒想劝您几句,别写太多,太多必然导致太滥,太滥又必然厌倦。说来博客这东西既成全人也坑人,好不容易有几个固定的看客了,总不想让人家失望。可咱又不是美女,随便贴张照片都能糊弄一下,非要每天挤出千把个字,不把自己折腾坏才怪。王朔说过:“作家就是一奶牛,奶水再多也有挤干的时候”,这一点我过去就明白,可又不全明白,直到前几天翻看一本苏轼的诗词集才发现要做到篇篇精彩,甚至少一半精彩都是痴人说梦。老苏存诗有两千六百多,词不到三百,我看的这个选本选的诗词大概不超过三百,如果编者眼光没大问题这应该是老苏诗词前的10%了,可依我看来其中索然无味的篇章依然比比皆是,当然我是以水调歌头中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标准的。标准虽然严苛了一点,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哪个码字的能时时刻刻缪斯附身。问题还在于一旦被附身过几次,大家就以这个为标准要求你了,所以作家这种职业注定就像王小波所说的成就取决于最好的状态。咱们的才气不及老苏万一,对自己但可以低标准严要求-所谓的低是指数量,高是要心中实有所感再发。关于这点推荐您看老苏一首中秋词,词牌我忘了,反正写于水调歌头后,看后我怀疑老苏也有类似王师的博客创作压力。通篇一看就像把水调歌头隔行抽掉一句再加一句,水平当然差了许多,这也应了小波的另一句话:大师们也不是一群超人。有人把艺术创作比做带着镣铐的舞蹈,在我看来这镣铐很大程度上就是前人的创造,而且这种镣铐也不完全是限制。千里共婵娟是老苏的千古名句,但也不是他生造出来的,因为以前有人写过千里共明月的句子。所以在我看来写作也需要一种谦虚的态度,最好是多看,勤思,慎写。如果不靠这个吃饭,就没必要闹到让自己倒胃口的地步。我觉得我要是能写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九个字就会傻乐一辈子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