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5日星期六

阿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憎恨人类,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地球上其他物种受苦受难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贪得无厌和挥霍无度,使得本该为其他生命所有的资源被人类剥夺,导致他们食不果腹、毛不蔽体、流离失所,甚至惨死在高速公路上。每当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吃着可口的食物时,总会想到一些我身边的动物,如楼下的流浪猫和流浪狗,正在凄风冷雨下的垃圾堆里艰难地扒拉人类的呕吐物和一些可怜的混同污秽的过期食品碎屑。这让我觉得自己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罪恶,尤其是当我已经吃饱,仅为了舌头的快感而把手伸向桌上零食的时候,负罪感更为强烈。每天只要我吃饭、睡觉,这些念头就不断折磨着我。每次我看到那些饥肠辘辘瑟缩着的动物,就像看到了债主一样,这笔债务庞大到我无法还清,只能满心羞愧惴惴不安地灰溜溜躲开。

我知道这是一种病态,并非真正出于像佛家一样基于众生平等的同情心。我嫌麻烦没有救助他们,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且猫还要捕杀老鼠呢(猫还喜欢玩弄昆虫),我也应该同情老鼠。但既然弱肉强食无法避免,我只能承认食物链是合理的。然后我还承认鸟类和鱼类不如哺乳动物聪明,他们对痛苦的感知深度和广度也较为轻微;脊椎动物在我眼中尚且卵生不如胎生,遑论昆虫了。即使在哺乳动物中,我也暗中分了三六九等,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这说明我的标准是多么经不起推敲,我对人类的憎恨好像也只是无病呻吟。实际上,我这种阴暗狂热焦躁病态的心理几乎全部是楼下的几只流浪猫引起的,他们凄惨的遭遇和我悲观的性情所共鸣,时时提醒着我生存的艰辛和骗局。而人类有异于其他物种的特点,在我看来无非是攫取更多享受的动力——贪婪:吃饱了还要吃,穿暖了还要好看,时时刻刻准备交配,总之就是追求永无止境的舒服和快感。我为这种品性而感到羞愧,尤其自己也是这样。好几次我都想变成一个素食者,但就像烟鬼戒烟一样不能成功,馋的时候我总能说服自己——鸡肉无所谓,鸡是鸟类,几乎没有脑子,感受不到我想象的这些痛苦……

在我已经扭曲的眼睛看来,人类引以为豪的一切聪明才智无不是为了贪图更大的享受和占有更多的资源,在这背后,一些动物为此凄惨地死去;所以我很少为人类的发明创造自豪过。我也忌讳谈论菜谱、打猎和钓鱼,看来我的毛病是不轻了,并且具备君子远庖厨式的虚伪。从此出发,就能理解我为什么对悲天悯人的文学作品兴趣不大,我认为凡是为人类张目的艺术首先就低了一档。而且我觉得人和人之间还有一些可怕的误解。比如你可能会可怜某个爬上世纪坛在寒风中讨薪的民工,在包工头那里他是多么弱势。但也许,这位民工在家里就是一个喜欢殴打老婆和和孩子的暴君;更有可能他曾在打工的地方吹过过路女孩子的口哨,曾在老家残忍地用铁锹铲断过一只正在交配中的公狗的性器(这种事情在我老家农村屡见不鲜)。所以,没有人值得可怜,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可恨的地方。要可怜的话也只有不懂得抱怨的动物值得可怜,他们一生凭本能生活,只求吃饱,从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非分之想;可即便如此,他们也常常受到人类的戕害,不得善终,并且到死也不明白为何会这样。

世界很大,不会只有我存在这种古怪的想法;所以我想,心理学中肯定会有对我这种病例的说明和解释,甚至会有治疗的方法,以免除我日日加剧的精神折磨。

其实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想说明我为什么没有看完《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我书架上仅有的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据说《卡拉马佐夫兄弟》被称为人类有文明历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瓶子也非常喜欢,因此我想在看本书之前,先读完陀氏其它的名著,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着重尤其是同情的心态让我不满。我认为你可以同情一种贫穷的状态,但不能同情处于这种状态的任何一个人。好比一个人的勤俭多半源于贫穷,假如让他当上皇帝,不免也会穷奢极欲;人还是这个人,无非是丑陋的人性能否被激发出来罢了。又比如一个幼年贫穷的孩子,长大有出息了当上高官,也很有可能欺压和他从前一样穷的人。所以穷人和卑贱的人不值得可怜,受压迫者和压迫者一样肮脏,差别只是你能否站到有利于自己的位置上。而上面说的贫穷这种状态,正是人类之外的动物的常态,他们从来、一直都很贫穷,并且将来也是这样;因为他们没有人性中固有的贪婪。

人性本身就散发着恶臭,对其无论歌颂还是悲悯都像是在对着一个粪坑咏叹。所以我喜欢博尔赫斯,有人诟病他的小说缺乏对人性的关怀,而这正是我最喜欢的一点。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他对悖论娴熟的运用和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这些东西早就在我心里,之所以今天写出来是因为看了一个叫阿乙的豆瓣用户的自我介绍。我觉得瓶子可能会喜欢这个人。我在瓶子博客上留言推荐,结果因粘贴了网址而被搜狐删除,那我只好写在这里。

知道阿乙,是因为牛博上老罗的推荐,老罗称之为“史上最牛的非著名小说家”。即使这里面有老罗标题党式的幽默,我也觉得这人的小说写的肯定不错,这是我对老罗审美观的信任。因此我先看了两篇,一篇是《1983年》,一篇是《五百万汉字》。《1983年》就很有意思了,没想到《五百万汉字》有更大的惊喜。《五》的副标题是“就算是我重读博尔赫斯的读后感”。本篇正是对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的模仿,另辟蹊径,虽然比不上大师,但也有些韵味了。真是高兴中国人也能写出这种风格的小说。

他的:天涯博客牛博镜像豆瓣。他豆瓣上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

但求一得。
用书来抵抗寂寞。
喜欢能够问人为什么存在,为什么痛苦的书。
喜欢加缪。
曾经喜欢博尔赫斯,
现在淡了很多,
毕竟他只是讲故事,说书,不是个好的直达内心的作家。
还有!陀斯拖拉机夫司机。



牛博新人——阿乙。2007年8月8日,北京,王小山摄影。

1 条评论:

  1. 读完后,感觉我和刀客的想法是一样的。我总觉得《分成两半的子爵》就是讲的这个问题。只是他用另一种风格讲述。真的很无奈的。
    另外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崇拜是我在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时建立的,就像叫爸爸妈妈一样,这辈子是不会变了,感情是一样的。
    阿乙我要去看看,他说的作家我都喜欢。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