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2日星期六

知识越多越崩溃

和菜头推荐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之后,我第一时间就顺着他给的链接下载看了。跟大家的感觉一样,我也觉得这部片子非常之棒,匪夷所思的想像力、汹涌澎湃的内心感受以及,以及,波谲云诡的人性吧,竟然藉由这么恬静的镜头来表现,于无声处听惊雷。除了欣赏和赞叹之外,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讽刺一部烂片我相对在行,褒奖佳作不是我的强项。

影片的构思虽然耸人听闻,不过由于运用了不少的细节,如佛陀、梵高等等,加上舒缓的节奏、温暖的色调和主人公诚恳且略带忧郁的眼神,使得可信度大大增加。我相信他的话。

不过影片的结尾和罗生门一样令人遗憾。芥川龙之介在《竹林中》里,并没有给任何一个叙述者以作者的认同,他只是让每个人都说话,逐字复述,自己拒绝评价甚至流露感情。小说里,我们找不到谁对谁错的证据,你只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决断。而在电影《罗生门》里,黑泽明显然作出了选择,并将之烙在片子里。影片倾向于报案的樵夫说的是实话——整部片子因此而失去平衡感,既然结尾如此,前面的各执一词就像是在故布疑阵了。一篇哲理小说就这样变成了一部推理电影。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里,最后的父子相认在我看来实在是败笔中的败笔,这个情节使得前面精心雕琢的韵味全失。我没看过原著,不知道这是作者还是导演干的,总之,有一个人太喜欢替别人思考了,把自己当成了上帝本人。这个原本用来使主人公更加可信的结尾,却适得其反,太像精心策划的了。在第二段里。我的意思是说,没有这条多余尾巴的话,我相信主人公的话。

王朔说过,他喜欢博尔赫斯《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就是因为这篇小说的颠覆性:一本正经不紧不慢地给了你一个令人手脚冰凉头脑短路的结论;而且,非常关键的是,这个结论完全可以自圆其说,并由大量的论据支撑。巧妙的颠覆性,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它里面总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浩瀚的想象。《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讲的是颠覆,对几个专业不同的学者的毕生养成的观念的颠覆。我们可以从过程中看到每个人不同的反应,基本上代表了大多数的世人。有人强硬,有人崩溃,有人装逼——这是内心虚弱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总之他们要维护自己的世界观不受侵犯,宁肯崩溃也不屈服,直到对手承认自己是在胡说八道,他们才自欺欺人长出一口气,笑眯眯地说:“小王,你丫这个故事太精彩了。”然后背着自己王八盖子得胜还朝。这种困境,就是经典物理学家接受相对论的困境,你接受就说明自己多半辈子以来的努力和信仰都是他妈错的(起码是不完备的);这种困境,也是你自己花两万块钱从地摊上买了个小金佛的困境,要么承认自己是傻逼,要么承认铜的原子序数是79。

本片和《第七封印》、《CUBE1》一样具有反智倾向,最后皈依主人公的是个学生,所有人中她知识最少。一批信奉存在主义的知识分子认为理性已经走上了邪路,人类的正确方向要到天真未凿的本性中寻找。至于那个老头子,他是被确凿无疑的证据所击倒,说明理性对事实的抵触甚至可以把人干掉,即使这个人是个大夫。可惜的是,没有一个人是带着思考和求证的态度离开,我觉得这种人应该会有。他半信半疑且充满好奇,不被别人迷惑也不被自己欺骗,穷后半生之力开始寻找证据支持或反驳主人公。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理性,而并非知识分子就代表理性。不过作为一部电影,有这种老古板的话,就不好玩了;显然电影也没想深入探讨下去。

以我粗浅的理解,《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并非要展示什么深刻的哲学思想,在本片里,除了可以欣赏到具有颠覆性的想象之外,还能看到听众被短暂颠覆后的各不相同的细致入微的反应和情感变化。有这些,就是佳作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