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4日星期三

家祭无忘告乃翁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作品也是这样。昨天看完了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感觉不好。用乔西的话说,就是我被这部电影鉴定为了烂人。

首先说剧本,我觉得很差,生硬、牵强,而且处处都是俗套;也许李樯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吧,导致整部片子毫无侧重,零零散散,好似一个为了应付检查做出的假账本;这使得最后主人公境遇的变化非常突兀。李樯并非偶然如此,他捉刀的《孔雀》也是这样,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怎么所有倒霉的事全赶到这家子里了。我个人觉得,过于典型的东西不适合这种想要写实的电影,尤其是把众多典型集中在一百分钟之内。这样写实这一手法就会大打折扣,症结就在于低估了观众的情商。一部写实的电影能讲精彩一两件事就足以让人动容了,不以质取胜反倒依靠数量,那是兵马俑和大卫的区别。要么就弄得跟《活着》一样,主题就是反映社会动荡与变迁,人物的遭遇已经退至陪衬或表象;要么就跟《盲井》一样,一个令人震撼的完整故事就足矣了。李樯好像很压抑,因此成了表现欲很强的话痨,总有表达不完的劣质情感。

表演方面也是一塌糊涂,斯琴高娃演得无比做作,就连发哥也显得有些奇怪,尚不如黄金甲有发挥,起码黄金甲是一个人物性格连贯的东西。至于史可、赵薇等人,更是道具一般,根本就是个木偶,假如按照《那时花开》来拍,这些人物直接拿塑料模特扮演就可以了。不怪演员,剧本太烂的话,罗宾威廉姆斯来了也演不好。我对发哥的港音不挑剔,觉得很好;早在《卧虎藏龙》的时候,我就欣赏人物的原音,没觉得不伦不类,很是受用。

近年来,一些老将陆续推出新作,可是水平实在不高,纷纷败走麦城。也可能是宣传造势,让我们对新生的东西总是提前寄予厚望,因此难免失望;而对前辈们以往的作品,我们却仅仅带着闲来看一看的心情,因此可以尽力找出那些精彩的段落。无论如何,有一点事实,就是国内职业编剧的水平实在太差,这是个历史原因,也是电影行业对编剧重视不够的结果。也不独编剧,中国作家总体上比较拿不出手;建国以来,由于政府的误导,都是理科不行的人才去学文,这种偏废很难造就天才,或者说很难造就心理正常的天才。经济可以速成,文化只能慢慢积淀,或许还要一百年,等业已扭曲的这三代人死绝之后,中国才会有真正的大师出现。到那时,王家的后世子孙,待到清明时节,别忘了给我烧上几本国产的好书和好碟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